广海大道:三水排名前列条公路的迭代演变

佛山资讯助手 2019-11-01 07:53:20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三水公路历史远晚于水运

2015年开始,三水对广海大道全面提升,道路扩宽至双向6车道,并进行道路绿化提升。    

   这是三水民办公路认股抵工券。抵工券为筹集公路建设款项而发行,富商或家境较为富裕的人不想参与劳动,可购买此券来抵工。   /麦国培供图    

  文/佛山日报记者宾水林 图/佛山日报记者洪海

  三水河网密布,水运发达,早在宋代之前就有航道通往广州; 而陆路方面,明代有陆路从三水经南海到达广州;1902年,广三铁路通车,三水成为广东最早通铁路的地方之一。

  但三水最早的公路建于什么时候呢?三水公路历史远晚于水运,甚至比铁路都要晚,三水排名前列条公路建成于1937年,它就是广海路(即现在的广海大道)。这条道路迭代演变,见证和支撑着三水城市的蝶变。

  “抵工券”见证三水早期公路修筑史

  早在1902年,三水就有了铁路,在全省率先进入轨道交通时代。但三水开始修筑公路到1924年才开始。《三水县志》记载,当年由私商钱焕兴投资修筑杨梅至黄塘公路,后因资金不足只修至横岗停工。

  3年后的1927年,另一条道路也开工建设——三水至四会公路。三水至四会公路由乐平三江圩起经碧湖、鸡啼布、先觉院、叶岗、刘岗等村,再从芦苞对岸蒋岸圩至四会县马头营。据《三水交通志》记载:当时,三水县成立筑路委员会,无偿征用田地,按丁摊派工程费,每丁5元。后因粤桂军阀战争,工程停止。从三江圩至芦苞镇上陈村路段路基基本完成,但桥梁全部未动工,路基在抗日战争时也被破坏。

  三水收藏家、文史专家麦国培收藏了一张三水民办公路认股抵工券,反映了当时修筑公路的历史。“该抵工券便是三水县筑路委员会成立后,为筹集公路建设款项而发行。”麦国培说,根据券背面印刷的用法说明可得知,当时公路建设使用征工制,如富商或家境较为富裕的人不想参与劳动,则可购买此券来抵工,该券除了抵工还可用作认购股份。这张抵工券反映了三水人在公路修筑史上的前瞻性。

  麦国培分析,由于发展需求,三水早在民国13年(1924年)就有民众自发牵头修公路,但碍于资金匮乏无法完工; 到民国16年(1927年)又以县筑路委员会牵头、民间资助的形式修建公路。抵工券可以说是见证了这段时期的修路历史。

  三水排名前列条公路建成于1937年

  1924年和1927年两次修筑公路都因故流产,三水有公路的历史到1937年才姗姗而来。新中国成立前,全县有通车公路2条,总长43.4公里。

  三水建成的排名前列条公路便是广海路。据史料记载,1937年三水县按照陈济棠提出的《广东三年市政计划》,开始修建三南公路,这便是广海大道的前身。三南公路是广海北路三水段的一部分。广海北路由省会广州起,经南海到三水,再过四会,经肇庆、云浮,再到湛江的海安,全长731公里,属于国道。三水县境原有14.8公里,改线后为12.3公里。

  抗日战争爆发,省政府赶筑广(州)云(浮)公路,在三水境内有16.8公里。抗战期间,路段受到破坏。此时已有广海之名,称之为广海北线。

  西塘线是新中国成立前三水2条公路之一。该线路从西南起,经南边、芦苞、大塘至清远界牌,长46.2公里,属于省道。该道路分为几段,其中芦苞至西南段于1937年由商办利通行车公司修筑,长28.6公里,路基宽仅5米,单行道,弯道多,分段设有错车道。1938年1月1日临时通车营业,不久,抗战烽火燃烧到三水,县政府发动民工将路基毁坏,以防止敌军进范,当时广三铁路佛山至三水段也毁坏了铁轨。

  讲述从稻田到高楼的城市变迁

  新中国成立后,三水成立筑路委员会,对广海北线路基、路面和桥梁涵洞进行抢修,并定位国防线路。

  不过当时的线路与如今广海大道并不一致。三水文史专家植伟森还记得,上个世纪60年代,他在三水中学就读时,广海北线路是西南大桥—环城路—文化公园—文锋路—河口,还是沙石铺成的双向两车道。

  1972年,广海北线全段铺上沥青路面,成为三水公路铺沥青路面之始。1977年,全段路基扩宽至12米。1984年,因修筑三茂铁路及城镇发展需要,广海北线改线,东起于西南大桥,西接马房大桥,大致走向与如今基本一致,缩短至12公里。1987年改称广(州)成(都)线,编号为国道321线。

  1992年至1995年底,将原来的双向两车道二级公路,扩为双向四车道,成一级公路。2002年7月~2003年10月,区政府与市公路部门共同出资3000万元,将水泥混凝土路面改建成沥青混凝土路面。

  广海大道带来了城市和商业的变迁。广海大道以前作为国道,因马路经济效应,成为了三水“排名前列街”。在不少老三水人的印象中,广海大道刚迁至现址时,周围完全是一片稻田,毫无城市的迹象。谁曾料想到,迁后几年间,风云一时的健力宝迁至广海大道旁,随后各种商业楼和住宅也陆续建起来。

  随后,三水城市也沿着广海大道向东西方向延伸扩张,形成了东至丁字基,西至口岸大道的基本城市格局。除了健力宝的昔日产业,沿线还有金太阳酒店、明富昌体育馆、人民医院、汽车站等公共设施。广海大道犹如一条玉带,穿过三水的黄金地带。

  从过境道路到城市主干道的转身

  上个世纪80年代,因城市建设的需要,广海大道迁至如今位置,并成为国道。然而,随着三水城市的继续发展,广海大道承受着巨大的交通压力。资料显示,1986年,广海大道日较高交通量为8785车次;1992年,达到12421车次;到去年,车流量猛增至近8万车次。30年间,增加近10倍。加上交通灯设置不合理,堵车的城市病也出现在广海大道上,上下班高峰期,该路段成了三水必堵路段,甚至出现过交通大瘫痪。

  区交通运输局有关负责人说,昔日盛行的“马路经济”模式,在社会经济日益发展的当下,已显现出明显的负面影响,而且由于早期缺乏完善的规划,周边不少区域的配套落后,商业层次较低,反而阻滞了周边发展。如广海大道旁的商业城,建于1996年,虽然红火了几年,但由于先天不足,目前大部分商铺空置,成为了广海大道旁的一块“伤疤”; 沿线分布的小五金店铺、修理店铺等都让“排名前列街”显得成色不足;沿线不少建筑外立面残旧,亟待整饰。反而张边路因为有三水广场的后起之秀,大有取而代之之势。

  2011年,国道继续北移,迁出三水中心城区。广海大道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2015年开始,三水对广海大道全面提升,道路扩宽至双向6车道,绿化提升,并将改造建筑物外立面。沿线丁字基、健力宝等片区都已进行旧城改造,兴建高端住宅区或商业综合体,有望形成新的商圈。

      文章来源于佛山日报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