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佛未来城!佛山西站枢纽新城建设蓝图亮相

佛山资讯助手 2019-11-06 07:08:06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未来这座新城将形成“一轴、两带、三区、五芯”的空间格局

佛山西站外景。

佛山西站枢纽新城鸟瞰图。

佛山西站枢纽新城区位图

未来的城市形态是怎样的?是拥有便捷智能的交通,是使用低碳环保材料的建筑,还是配套建设大量的数字化智慧基础设施?这一切都将在佛山西站枢纽新城逐一呈现。

11月4日,2019佛山西站枢纽新城未来城市发展研讨会暨城市设计深化成果发布会在佛山市南海区举行。珠江新城总规划师、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袁奇峰在介绍佛山西站枢纽新城城市设计深化成果时,以“广佛未来城”形容佛山西站枢纽新城。“这个未来城到底是什么?就是南海未来体现高质量发展、创新引领发展的旗舰。”袁奇峰说。

  ●解密“未来城”

以佛山西站为核心构建城市样板间

“湾区的西门户、广佛未来城,我觉得这两个词对于它的区域定位表述得很好。”袁奇峰说。随着佛山西站枢纽新城城市设计成果和佛山西站枢纽新城智慧城市研究成果正式发布,南海未来城市发展的“样板间”,已现端倪。

时间回溯至今年1月,南海区党代会提出:围绕“一环两站”(即佛山一环创新圈,广州南站和佛山西站)建设创新集聚区,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先走一步。其中,“以佛山西站为核心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西部枢纽新城,再造一个千灯湖传奇”,成为重要支点。

在发布会上,佛山西站枢纽新城“湾区西门户、广佛未来城”的发展蓝图首度亮相。根据方案,未来这座新城将形成“一轴、两带、三区、五芯”的空间格局。“未来这座城市将是绿色之城、智慧之城、活力之城和文化之城。”袁奇峰说,依托高铁、轻轨、地铁等高度集中的交通枢纽,将加快佛山西站周边创新平台的集聚和城市形态建设,使其成为宜居宜业宜商的未来城市“客厅”;通过智能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数字城市平台,将带来智能便捷、高效创新的智慧社区;长远的眼光将推动集聚高端产业和人才、产城融合的活力城市出现;倡导生态文明和紧凑集约的理念,将较大限度地保留原有生态肌理和优良文化传统,建设面向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样板间。

在区域城市协作中扮演“超级联系人”

以此作为起点,佛山西站枢纽新城将在粤港澳大湾区乃至泛珠三角区域城市协作中扮演“超级联系人”的角色。连接贵广高铁、南广高铁和西部沿海高铁三条高铁,以及广佛肇、广佛环线两条城际铁路的佛山西站,除了能够无缝对接大湾区城市,更能发挥出辐射粤桂黔高铁经济带、连通大西南的作用。

未来,依托佛山西站枢纽新城丰富优质的产业载体,湾区的创新资源、现代服务业等经济发展要素在此获得发展平台和空间;加上内通外联的交通路网,高铁线上的佛山在承接深圳市外溢的相关产业和功能方面更具优势,广佛产业配套协作有了更快速对接的通道。来自香港的专业服务、深圳的创新资源、广州的人才资源+佛山雄厚的制造业资源,将进一步巩固和提升佛山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基地的地位。

随着佛山西站枢纽新城的不断成长,它将逐步成为粤港澳大湾区辐射带动泛珠三角区域发展的西门户,广佛大都市区面向未来城市的样板间,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创新的试验区。

袁奇峰指出,聚力建设佛山西站枢纽新城,使其真正成为湾区西门户,不仅将使枢纽新城成为粤港澳大湾区辐射带动泛珠三角区域发展的先行地,也将为大湾区辐射带动泛珠三角区域发展率先破题。

一轴、两带、三区、五芯

“一轴”是以佛山西站为中心,将长约1公里的中央轴线区域,打造成多景观、多功能的城市黄金中轴;“两带”是具有岭南特色的“山”形水景带、兼具发展基础和潜能的“两业融合”创新产业带;“三区”是以佛山西站站场为核心,由内向外形成中央商务区、高端居住区、生态产业区三大圈层式城市空间形态;“五芯”则是以高铁综合体为中心的枢纽芯,拥有全新商务体验的商业芯,构筑文化艺术展示体验区和旅游集散中心于一体的文旅芯,形成高水平发展的教育芯,打造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的产业芯。

  ●解构智慧城市

对标东京智慧城市“十年成城”

如果说袁奇峰说的是从佛山枢纽新城城市功能角度去规划的话,那么,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设计学院教授、国际城市规划及环境学会执行委员杨沛儒,则为这座未来城量身打造出一套内部运行的智慧系统。

“我们该怎么样打造一座未来城市?”杨沛儒开场就向台下抛出了一个问题。在他看来,未来城市包含五大趋势:数字驱动、产业4.0、共享城市、静态城市和行进城市。杨沛儒曾参加东京智慧城市项目,在讲解过程中,他多次将佛山枢纽新城与前者进行对比,以此作为案例进行讲解。

以“数字驱动”为例。“东京是一座有着3700万人口的大都市。每天有那么多人在这么庞大的空间里移动,我们可以利用大数据,去分类出到底这个人是在走路、是在骑自行车,还是在坐公交,还是在坐地铁,还是在开车。”杨沛儒以东京所采用的城市大数据管理为案例,说明数据能够为城市管理者在制定城市规划相关的决策时提供参考。

杨沛儒指出,“场景化”是未来城市构思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未来城市即场景,怎么样把它场景化,成为南海乃至佛山地区各种产业、实业以及展示的空间,包含以人为本、智慧交通出行的高铁枢纽、高级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融合基地、广佛未来之城、人文科技的示范场域?这里就包含AI物联网感知系统等智慧基础设施的有机、系统整合,从而为政府对应进行开发管理、预测模拟、绩效评估和决策优化提供支撑。”杨沛儒说。

以佛山西站枢纽新城的公共空间为对象,杨沛儒即场演示城市环境如何互动、实现智慧调整。

“我参加的东京智慧城市项目里,其中有一个地方,叫浦和美园。这里有一个社区,人口只有3万人,面积只有3平方公里。但在2020东京奥运期间,这里就会涌进9万游客,这些游客停车怎么办?我们将停车空间与篮球场互动,平时这块区域可以是篮球场、公共空间,利用物联网以及互动式设计,它变得更灵活、弹性,适应不同时间节点的不同需求。”  

构筑百万人口的佛山城市副中心

“同样,佛山西站枢纽新城未来也会规划很多公共空间。我们可以利用物联网技术,记录公共空间的活动动态、数量、行为,透过互动方式来进行更多可能性的创造。比如我今天要去佛山西站枢纽新城,我怎么去搜寻停车位、哪里还有空位,根据停车路网分析,来决定我可以在哪里停车;另外,根据佛山西站多层次连通系统,我们也可以思考,如何结合互动式的设计,来形成更多的商业和公共活动的可能性。”杨沛儒说。

在节能减排方面,杨沛儒提出了更多“大胆”的设想。“降低能耗是未来城里很重要的内容。未来的佛山西站枢纽新城,在一个大型建筑结构里,如果应用区域供冷,可以节约20%的能源;结合我们利用太阳能光伏板这些再生能源的产出,我们可以再增加20%左右的能源供给,总的来说,大概可以达到57%的能源供给。”杨沛儒说。

据悉,佛山西站枢纽新城将按照“一年成势、五年成形、十年成城”的步骤安排,分阶段时序逐步开发,“我们将通过‘东引、南借、西承、北撑’,构筑百万人口的佛山城市副中心。”佛山西站建设管理局负责人表示,新城将东引大浩湖的生态和休闲功能,南借罗村城区的消费力,西承“博爱新城”的城市配套,北撑则是为南海大学城提供优质服务。

  ●论道“未来城”

广州南站十年不成城,佛山西站枢纽新城没有问题

“广州南站是中国高铁客流量较大的一个车站,但客流在车站迅速集聚、迅速扩散,转化不到地方发展。另外广州南站处于生态隔离区,没有配套服务设施。没有服务设施谁愿意在这里居住?没有人居住谁愿意在这里做服务设施?反过来看佛山西站枢纽新城,把博爱湖、大学城、大浩湖、罗村连在一起,构筑100平方公里100万人口的城市副中心,以罗村20万人口的消费力进行激活,我认为佛山西站枢纽新城没有问题。”

——珠江新城总规划师、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袁奇峰

智慧城市中原住民、原社区怎么和城市同步?

“以日本农村社区的老龄化问题为例。我们有几个想法,其中一个是利用智慧出行帮助老人出行,提高社区的活动。还有我们也在开发一种无人操作的轮椅,帮助老人出行。利用智能技术,将原住民带到城市中心,这就是我们的解决方案。当然,要让整个社会先接受这个智能技术,才能让我们实现这个做法。”

——2007诺贝尔和平奖(气候变迁)共同获奖者之一、东京大学系统科学博士山形与志树

“未来城”如果未来真的要落成,人在里边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智慧系统提供了很多的机会,使用者作为一个个体可以主动吸收、回应这些信息,甚至作为一个小企业,如果有一个好的平台,也可以通过这个平台所提供的数据发展新的商业模式,提出创新创意的构想,参与到这个建设里面。从人的角度来讲,它其实创造了很多无限的机会。工业不是一个工厂生产的流水线,很多的创意、创想和创业的机遇能够在这个平台上产生,这就会回到所谓的人本精神上来。”

——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设计学院教授、国际城市规划及环境学会执行委员杨沛儒

  统筹:杨存海 采写:南都记者 何国劲  佛山市南海区佛山西站枢纽运营管理有限公司供图 (专家图由戴嘉信提供)

文章来源于南都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