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如何做强大湾区日资兴业排名前列站?

佛山资讯助手 2019-08-14 07:30:21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15年从汽配起步到“两高四新”,日资企业频频落户为制造大区注入新动力。

(南海日本中小企业园营造了一个让日资企业专注生产发展的环境。/受访者供图)    

7月下旬,松美可(天津)汽车配件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岩田健一一周内往返了两次佛山。排名前列次,他来参加南海日商友谊会聚会,次日即赶回天津。3天后,南海区2019智能制造和节能环保产业推介会暨中日企业对接会开幕,松美可作为新进驻南海的汽配项目,由岩田健一作为代表上台签约。

盟和(佛山)汽车配件有限公司的总经理田村富男近期同样十分忙碌。该公司已经在南海发展十年,今年又新投资了一条汽配生产线扩大产能。从设立工厂,到进行二期、三期建设,再到如今增加生产线,盟和在南海逐渐根深叶茂。

新项目入驻、原有项目增资扩产,仅仅在7月的中日企业对接会上,就有8个日资项目签约,投资南海。

日本是制造业强国,在海外投资的日资企业数量大约有7.6万个,其中43%在中国。在华南地区,南海对日企的吸引力尤为突出,全区现有110家日资企业,数量在珠三角县区一级排在前列。

日企的“投资热”为南海的发展注入活力:从产业结构来看,汽车零部件、家电、电子信息、新材料、装备制造等产业既夯实了南海制造的基础,又与全区构建“两高四新”现代产业体系的方向相契合;同时,日企的单位面积产出非常高,2018年,南海区21家日企纳税超过千万,占全区超千万纳税大户数的6%。

随着经贸合作日益深化,在此之外,日资企业在南海有条件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一方面,有国际影响力的龙头日企项目可以凝聚一批中小配套企业,形成关系紧密的产业集群,加速新经济的形成;另一方面,日资企业可以与本土民营企业展开深度的技术对接,共享更广阔的市场。

为何青睐南海?信息源、载体、招商团队有优势

南海发展与日本的经贸合作,时间可以追溯至2004年。彼时,日本丰田、本田、日产三大车企纷纷进驻广州,掀起了以汽配为主的制造业日资企业的“投资热”。南海抓住机会,提出“广州整车、南海汽配”的工作战略,建立了专门的对日招商团队,由区委、区政府领导每年带队赴日本参与项目谈判。

时至今日,南海全区日资企业达到110家,总投资额超过50亿美元,集聚程度走在湾区前列。在此过程中,南海探索出一套专门针对日资企业特征的“招商经”。

这套“招商经”是怎样的?不妨先来看看近期的一个案例。

作为丰田汽车球头件的少有供应商,松美可在2003年落户天津,向全国的丰田车生产基地供货。近两年,天津工厂的产能跟不上供货需求,松美可开始在华南地区寻找新的生产基地。

“厂址的首要条件就是靠近广汽丰田。通过日本三菱银行的介绍,我们了解到了南海。”在岩田健一看来,良好的投资环境有几大标准:一是要远离居民区,避免生产与生活产生摩擦; 二是有同类型企业开业,可以以其发展情况为参考;三是物流要便利;四是有标准的厂房,可以马上为企业所用。南海的日本中小企业园精准命中他们的需求。

这个项目创造了松美可的较快投资速度,从决定在华南设厂,到项目投产,只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

松美可一步步走进南海的过程中有三个关键节点值得关注:信息源、载体、招商团队。15年来,南海正是致力打通这三个环节,理顺了对日的招商流程。

日资企业一般都有长期合作的中介机构,如官方组织日本贸易振兴机构,日本的三大银行三菱、瑞穗、三井住友等,这些中介机构掌握着日资企业投资的资源和动向,分析全球各地的政策环境,为日资企业的投资决策提供参考。

与这些中介机构建立联系,就意味着打入到日资企业“朋友圈”内部。2016年,南海区与上海知名的日资企业中介机构FNA合作,成立驻沪投资代表处,派遣招商的“先锋队”驻点。通过FNA牵线,南海区与更多的日本资源成功对接。

2017年,日本驻沪领事馆召集驻沪的30多家地方银行代表召开闭门会议,破天荒邀请地方政府代表参加,推介投资环境,这个少有受邀的地方政府,就是南海区政府。

载体作为硬件条件更是必不可少。日资企业多“小而美”,它们无需大面积的土地,但是要求有标准厂房,能够快速入驻。

针对这一特点,2010年,南海区与日本贸易振兴机构广州办事处共建日本中小企业园后,更以政府投资、政府管理运营的方式,采取提供标准厂房、订制式厂房、租赁土地自建等三种方式供日资企业使用,营造了一个只需简单装修、机械设备进厂便可以专注生产的环境。前任日本驻广州总领事曾称赞日本中小企业园是“一个伟大的工程,中日合作的典范”。目前,一、二期中小企业园已经建设完毕,共引入企业23家,总投资2.8亿美元。

南海的招商团队是一支综合素质极高的“尖刀连”。区镇及开发区都配备懂日本文化、能与日本企业交往的专业日语人才,仅在区一级招商部门,就有6名日语相关工作人员,其中包括了招商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他们敢啃硬骨头,一位招商人员在上海驻点期间,日日拜访企业,走访机构,一个月就走坏了一双鞋。大型的中日企业对接会,从主持到推介都由一线招商人员完成。

正是由于前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创造了难以复制的优势、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如今对日招商中,南海才有了做“粤港澳大湾区日资企业投资排名前列站”的底气。

日资带来了什么?成就“百年老店”的管理哲学

日资企业已经成为南海经济发展中的一股重要助力。

世界500强企业本田、爱信精机、神户制钢、电装、永旺等分别在南海区投资了2家以上的企业;东丽、旭化成、钟化等日本知名新材料企业也在南海投资,有效地丰富了南海的产业形态。

在2018年南海纳税大户名单中,有21家日资企业——也就是说,在南海,有近20%的日资企业对财税有着重大贡献。其中,本田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年产值超150亿元,成为全区9家超百亿元企业之一,也是佛山市较大的外资汽车配件企业。

日本与南海的经贸合作一直处于稳步上升的发展态势,2018年南海与日本的进出口数额达93亿元,占南海进出口总额的6.7%。

在直接经济贡献以外,日资企业更为南海带来了基业长青的管理制度和企业文化。

日本有3000多家寿命超过200年的企业,数量居全球之首,同时,日本的产业类型、发展路径都与中国制造有很高的契合度。以日企为鉴,可以为本土民营企业转型提供经验。

近日,南海企业家组队考察了生田产机工业株式会社,这家企业主要深耕于制造铜条延展机械,在其百年发展史中,做大从来不是目的,员工至今不到百人,年产值25亿日元,只专注在一个领域中做深做透。

这种精神也体现在在南海投资的日资企业身上。松美可落户南海后,首先招聘的岗位就是质检员,受聘者要前往天津培训2到3个月才能正式上岗。岩田健一介绍,100万个产品中有1个次品是1ppm,去年,松美可的产品达到了0ppm的标准。

日资企业也自有其独特的管理哲学。盟和(佛山)汽车配件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陈碧说,他们将“严格遵守要求和规定的事宜”等列入行为准则,注重企业内部品质管理体系建设。

8月12日,刚刚结束日本考察交流之行的南海领军型企业家齐聚一堂,分享学习心得。在谈到向日本企业学什么时,参加了分享会的南海区区长顾耀辉提出了六个字:专业、质量、创新。

值得关注的是,在南海投资的日资企业大多数是中小企业。同样地,南海区内中小企业林立,如何将小体量做精,把小企业做成百年老店,来自日本同业的他山之石确实多有可借鉴之处。

合作如何深化?技术深度对接与产业化

项目投资、企业合作都属于市场行为,而一旦项目集聚变成产业,产业产出服务地方经济,市场行为就深刻影响到社会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政府的引导和助力非常重要。

多年来,在招商引资的同时,南海区也搭建起中日企业对接的大平台,让本地民企与日资企业有机会交流合作。就在上月底,南海区2019智能制造和节能环保产业推介会暨中日企业对接会举办,这已经是南海区第四次集中邀请日资企业“走进来”。

中日企业合作形式突破并非易事。日资企业有着较为稳固的圈子,形成特色鲜明的日系供应链。众多日本企业与中国企业的合作,往往围绕着产品买卖这种单一形式开展。

近年来,中国消费者对高质量产品、智能化产品需求变大,同时,各种社会管理问题亟待技术解决,中国特色的新市场空间打开。中日企业有了深化合作的空间。

南海的环保产业先试先行。南海区副区长陈绍文介绍,2011年,南海区在全国率先成立排名前列环境服务业为主题的产业集聚区——国家环境服务业华南集聚区,同时为促进环保领域的中日交流合作,南海区政府与日本近畿经济产业局签订合作协议,双方每年举办节能环保技术论坛及商务对接,促进两地的行业协会和企业共同研发、共同投资,引进关键技术进行应用、本土化生产。

在平台逐步完善的基础上,技术深度对接有了成功案例。

在瀚天科技城,就有一家由广东长天思源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日本大和株式会社合资成立的公司,专门开展VOC 在线监测仪研发。大和在监测仪器和核心部件上有关键技术,长天思源则在物联网、在线监测系统在国内的应用方面具有雄厚的基础。长天思源董事长余阳表示,中国环境问题的解决方式有自己的一套体系,日本在某些特定领域的核心技术经过与本土企业的合作改良,可以融入到环保网络中。这也是日资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比较好的途径。

还有更多与日资企业合作的新趋势出现。日本贸易振兴机构广州代表处所长清水顕司介绍,深圳一些初创企业正在受到日资企业的资金支持,这些初创企业拥有某一领域的核心技术,可以应用在日资企业在华投资的企业生产中。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日资企业负责人前来考察初创企业,关注这种反向技术输出的形式。

尽管中日企业的技术对接局面有所打开,但仍然存在着合作的壁垒。清水顕司表示,日资企业极为关注回款时间、知识产权等方面的问题,希望在合作中能够得到妥善解决。多年从事中日企业对接工作的佛山市早稻田科技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林慈生表示,政府之间,相关机构之间都可以搭建起桥梁,为企业合作提供保障。

来源:佛山日报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