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交远攻" 顺德正向融入粤港澳大湾区迈进

佛山日报 2017-03-23 07:25:42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两年来,随着开放引领、创新驱动战略的深入实施,顺德片区发展渐入佳境,以轨道交通加大与周边区域交通连接的举措实现突破,教育、医疗等区域核心要素取得新进展。

城市为产业发展创造空间和载体,产业为城市发展注入内涵与动力,两者互相促进、互为依托。

过去的三十多年,顺德创造了产业的辉煌——顺德制造享誉中外。但是,“较好的农村、最差的城市”这个称号,也反映了顺德城市面貌不足之处。即使在佛山城市升级三年行动计划中,顺德以整体效果较佳夺得排名前列,但基础设施配套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没有充分彰显,公共服务水平与市民期待仍有差距的短板依然存在。

出路在何方?顺德选择改革开放这个制胜法宝,谋划城市定位,打开发展空间,建设开放的城市。强化“近交远攻”意识,全面加强与广州、深圳、中山、江门等区域的战略合作,敢于开放、善于开放,善于培育竞争优势。

两年来,随着开放引领、创新驱动战略的深入实施,顺德片区发展渐入佳境,以轨道交通加大与周边区域交通连接的举措实现突破,教育、医疗等区域核心要素取得新进展。顺德向着“屹立珠三角、面向全世界的创新顺德”,融入粤港澳大湾区迈出坚实步伐。

随着中欧中心、图书馆等一批高端公共设施相继投入使用,以及广州大学城卫星城的启建,顺德北部片区发展渐入佳境。

以“顺德速度”布局轨道交通

去年至今,“顺德速度”可以说是顺德的排名前列关键词。

从2015年2月8日,广佛两市签订了7号线西延顺德段项目建设合作备忘录,到去年6月23日,广州地铁7号线西延顺德段正式动工建设。这条跨行政区域的城市地铁只用了不到一年半的时间就从设想走向现实。

广州地铁7号线西延顺德段的动工建设也标志着顺德正式步入轨道交通时代。尽管和周边相比,顺德在轨道交通方面起步较慢,但正以“顺德速度”急起直追。广州地铁7号线西延顺德段就是“顺德速度”的代言人。

顺德“十三五”时期以轨道交通为重点的近千亿元基础设施项目全部落实建设资金并全面启动。这样大手笔的投入之下,可以预见,未来5年顺德将有多条轨道交通,将过半镇街拉入轨道交通网络,并连接广佛轨道交通网络。

本月16日召开的2017年佛山市交通运输工作会议透露,今年要实现佛山市城市轨道交通4号线一期、11号线和2号线二期3个跨区项目,9号线一期和13号线一期2个顺德区内项目动工建设。这些都是和顺德息息相关的轨道交通项目。

与此同时,顺德还将确保在建的佛山地铁3号线、广州地铁7号线西延顺德段站点全面开工建设。其中佛山地铁3号线钟楼公园站、东乐路站已经开工建设。

除了构建四通八达的轨道交通路网,顺德近年来还进一步完善了高速路网,区内高速公路里程已超过一百公里,广珠西线、南二环、东新高速等一批高速公路将顺德与珠三角融为一体。目前,顺德更积极探讨通过提升内部路网进一步对接广佛,寻思借道深中通道对接深圳。

构建开放型城市交通网络,顺德不仅注重外向型的路网交通,同时也着重提升、优化内部交通网络。今年顺德将打通四条断头路:东乐路延伸至碧桂路、德民路东延线、北滘美的大道下穿G105地道、澄海路东延线。

可以说,顺德正以轨道交通为抓手,一步步构建起一张开放型的城市交通网络,将城市的触角融入广佛,深入粤港澳大湾区。

以“改革基因”推动片区战术

顺德是一片自带“改革基因”的热土,顺德人向来以敢为天下先著称。

2016年8月1日的顺德北部片区建设体制机制创新动员会上,市委常委、顺德区委书记区邦敏提出做实片区战略新阵法:探索并镇以外的区镇管理新模式,以加强区一级对北部片区经济发展、公共配套等资源的统筹,在北部试行基础上,逐步推行到东部片区和西南片区。

不涉及行政区划调整,让相邻镇街以片区定位协同发展,跨越行政藩篱,由“单打独斗”转变为“兵团作战”,参与更大层面的区域融合以及区域竞争。简而言之:发展统筹向上,社会管理向下;片区要做强,镇街要做实。区邦敏认为,打破镇街背靠背的区位关系已经成为共识,只有创新才能改变局面。

北部先行探路,北滘、陈村、乐从北部三镇形成区域共同体,此后,龙江镇作为北部纵深发展区域纳入其中。管委会下设有办公室、监察办、发展规划局、建设管理局、招商局、会展局、教育局七个大局(部门)。东部、西南紧随其后,三大片区相继成立管委会。

随之而来的是顺德十镇街及三大片区管委会的人事调配,三大片区由区领导挂帅、驻点分管。至此,顺德构建了一个以三大片区为基础的开放型的城市格局。

顺德的片区发展格局始于2015年1月,顺德区委十二届五次全会提出“开放引领、创新驱动”战略,对内统筹“三大片区”,兼顾东部、北部、西南部协调发展的同时,按照“成熟一片推出一片”思路,率先在北部片区实施规划建设、基础设施、产业经济、公共服务“四个一体化”。

尽管发展次序不一,但三大片区在顺德开放引领的战略版图中,各有使命和担当。

北部片区以一体化对接广佛都市圈强势崛起,主攻创新载体、人居环境和国际合作,历经近两年的谋划成效显著。中欧中心、图书馆等一批高端公共设施相继投入使用,中德工业服务区、中欧城镇化合作示范区、中德工业城市联盟等国际品牌进驻,国内外优质教育、医疗资源迅速集聚。最为顺德人津津乐道的莫过于大学城卫星城落户北部片区,将广州地铁7号线西延顺德段变成顺德的“人才线”和“创新走廊”。

东部片区加快布局新建教育、卫生、文化等优质公共资源,服务全区、辐射周边,打造名副其实的顺德“强中心”。新顺德人民医院去年底已局部启用,整体搬迁在即,日前更与南方医科大学合作,成为南方医科大学直属医院,更名为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顺德华侨城倾力打造欢乐海岸项目,一个全新的“欢乐小镇”将在顺德东部崛起,“锁定”顺德区内200多万市民之余,更将辐射范围扩展到广佛、江门、中山、肇庆等珠江西岸城市群。

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外景

西南片区以建设顺德的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为抓手,落实顺德高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项目引进,力争建成顺德先进制造业发展的重大平台与载体,盘活生态人文资源,积极探索一条以自然生态、人文文化为支撑的发展路径。

以“顺德魄力”打造广佛标杆

实际成效是检验一切改革和创新的法宝。

顺德面临新一轮发展浪潮的时候,提出了开放引领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实施三大片区发展策略,以开放的思维、开放的格局融入广佛都市圈,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向世界出发。

这样的眼光和战略,在过去一年多的发展成果来看,是正确的。大学城卫星城便是顺德面向世界的广佛标杆。

去年11月26日,顺德启建广州大学城卫星城——在“十三五”期间,顺德和14所大学城及周边高校共建卫星城,将其打造成广佛同城核心区、广佛创新枢纽急先锋。

去年12月,顺德组织大学城老师考察卫星城人才安居房。

大学城卫星城分为三大区域。生活区——提供环境优美、配套完善、层次丰富的各类人才社区。为高校、企业人才提供整套安居政策,5年内提供不少于3万套人才公寓。创业区——顺德北部片区通过建设产业社区以及在轨道、国际社区中设置创业基地,政府、高校、企业联合打造全生态链的“双创”空间,打造宜居、宜创、宜业、宜游的新型城市组团。在这里,有先进制造、工业设计、生物医药、软件及网络开发、新材料5大类11个双创平台; 有规模5000万元的顺德区大学城创新创业种子基金和规模2亿元的顺德天使联投人才发展基金。配套区——双向配套,一方面顺德北部片区为大学城提供优质的城市、产业和生活配套;另一方面,高校为人才社区提供高端的医疗、教育、文化、艺术等综合配套。

未来,顺德将依托大学城卫星城实施“十百千万工程”:与10所以上知名高等院校建立全面合作机制,建成100个科技金融产业融合创新平台,引进1000名(个)以上领军人才团队(项目),吸引10000名以上高端人才(中级职称且硕士、博士以上)落户。

区邦敏表示,打造大学城卫星城就是往开放格局装人才、智力和创新要素。可以说,顺德致力在北部片区打造高端人才聚集区,率先开启新的“广佛周期”。这是面向世界的创新顺德塑造开放先锋的新起点。

反过来,大学城卫星城也是顺德开放的思维、开放的格局带来的成果。省委党校教授陈鸿宇评价大学城卫星城突破了传统卫星城的概念,是一个以广州大学城资源外溢为基础和突破口的创新走廊,是一个关于科技、人才、产业三结合,由此推动城市化、产业转型升级的高端的先进的模式,更是一个跨行政区域的卫星城,这在珠三角,在全国也是极少有的。

以“广深标准”塑造核心要素

一边是大手笔打造面向世界的广佛标杆,另一边顺德更是以开放思维引入高校资源,提升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以对标广深的水准来要求自我。

去年3月,顺德先后启动医疗卫生综合改革、教育综合改革。

10月9日,中共顺德区第十三次代表大会召开。区邦敏明确提出要做强城市竞争要素,将教育、医疗作为城市核心要素来打造,“配菜”变“主菜”,“推动教育卫生综合改革发展,体制上大胆创新,水平上向广深看齐。”

11月14日召开的顺德区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排名前列次会议上,“打造优质教育高地”和“全面建设卫生强区”写进了顺德区政府工作报告,为教育、医疗事业未来五年发展进一步细化了方向、路径。

今年开春,顺德教育、医疗界便迎来了几件大事,步入了发展的春天。

2月16日,与广州中医药大学签订共建顺德中医院协议,顺德中医院更名广中医顺德医院,剑指省中医康复标杆医院。

2月23日,顺德与华南师范大学合作在北部片区开办九年一贯制公立学校。

2月28日,顺德区政府与南方医科大学签订《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区人民政府共建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协议》,顺德区排名前列人民医院即时更名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

三件大事,顺德只出一招——以政校合作快速提升顺德教育、医疗水平,使其向广深看齐。在过去的发展过程中,尽管顺德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经济成就,但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配套和经济发展相比是相对滞后的,已不知不觉被周边地区超越,在未来顺德要屹立珠三角、面向全世界,亟须改善教育、医疗公共服务配套,以此吸引、留住更多高层次人才在顺德,参与创新顺德的建设。

区邦敏表示,目前顺德教育、医疗水平和周边地区存在差异并不可怕,差异即是发展空间。他将顺德和高校合作提升教育、医疗水平比喻为“骑着自行车去追赶前面跑步的人”,借助于高校资源,顺德教育、医疗将迎来新一轮的高水平发展。

专家观点

顺德中道改革研究所所长、首席研究员何劲和:粤港澳大湾区是顺德走向世界的较好平台

在何劲和眼里,顺德不仅仅是他热爱的家乡,更是一片有意思的、值得深入研究的发展热土。在他看来,顺德在以往每一轮发展浪潮中都能精准地把握好时机,伺机发力、稳步前进。从广佛同城、到珠三角大湾区、再到粤港澳大湾区,何劲和认为顺德的优势始终存在。

从粤港澳大湾区的格局来看,顺德的地理位置不是中心位置,不一定最有利,但这不代表顺德没有优势,顺德完全可以以小而实的体量整体融入粤港澳大湾区。

何劲和认为,顺德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有三大比较优势。一是系统性思维,顺德有着灵活的行政体制机制,政府效能高,社会治理也在近年来不断加强。二是产业优势。融入粤港澳大湾区首先是产业的融入。顺德的产业在大湾区中即使没有特别优势也有比较优势:排名前列,顺德制造业的草根性,未来顺德应强化这个优势,让“顺二代”、“顺三代”继续扎根顺德,顺德目前正在规划划分18万亩的产保区就是很好的做法;第二,顺德有完整的产业链条;第三,顺德制造正往顺德智造转型升级。产业融入大湾区,顺德不仅要讲究规模上、数量上的融入,也应讲究质量上的融入,质量融入才能决定顺德在大湾区中的地位。三是顺德的根和魂。根,是指顺德的本土化。在面对一个强势的大区域阵容时,顺德更应该坚守本土化的精粹,加强这片土地上成长起来的人的培养,特别是企业家的培养。魂,即顺德一贯坚持的在务实中创新的精神。这是顺德的发展智慧,不能丢。

在何劲和眼中,除了广深、港澳,顺德与其他几个湾区城市比较还是有很大优势的。顺德要面向全世界,首先要拥抱大湾区,大湾区就是顺德走向世界的较好平台。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