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城这条300米老街藏着佛山冶铸业的前世今生

佛山资讯助手 2019-01-16 07:40:35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这条“其貌不扬”的老街为什么能成为历史文化街区?

走进新安街,你会有一种时光交错的感觉。与不远处常年熙熙攘攘的岭南天地不同,新安街偶尔只有取道的行人穿行而过,走过老街,你甚至能听到两边街坊家里传来的电视声响,时光在这里,仿佛停止了流动。

这条“其貌不扬”的老街为什么能成为历史文化街区?沿着老街往里走,你很快就会知道原因。因为新安街里藏着一座有400年历史的古庙——国公古庙。

国公古庙,又称鄂国公庙,始建于明代,是佛山炒铁业祭祀祖师的重要场所,也是佛山现存少有的古代手工行业的师傅庙。

小链接:

相传唐代开国元勋、鄂国公尉迟敬德是铁匠出身,后被奉为打铁行业的祖师爷,国公古庙门口镌刻的一副对联充满了对祖师爷的赞颂与敬仰:“夺矟宣威传武烈,范金垂法仰神工。”

国公古庙前原有的大戏台及大地堂,供酬神演戏用,现今庙内尚存清同治年间炒铁业十八行捐资修庙的一通石碑记。1989年6月,国公古庙被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为什么国公古庙会坐落在新安街?佛山与冶铸业又有什么渊源?

佛山作为全国四大名镇之一,冶铸业是佛山古代最悠久、最重要的手工业之一,在明成化、弘治年间,佛山人就以冶铁为业。西江和北江流经佛山,水上运输便利,当时两广地区采炼的生铁顺江而下贩卖到佛山,然后经过炒铸成熟铁锭和其他铁制品。

“盖天下产铁之区,莫良于粤,而冶铁之工,莫良于佛山”,佛山炒铁业、铸钉业、五金业生产共24行,刀、剪、钉、斧、凿、锁、针等数十个品种,方、圆、扁、角样样齐全。

佛山冶铁铸造手工作坊之多,产品之丰富曾一度超过广州。其时形成了白金街、打锡街、凿石街、铸砧街、铸犁街、铁香炉街、绒线街、风箱巷等以行业命名的街巷,出现“春风走马满街红,打铁炉过接打铜”的盛况。

修缮前的国公庙(来源:c2000)

清嘉庆年间(1796~1820),钉行会馆在新安街设立,制钉工场多设在新安街,街道两旁有数十家店铺,其技艺誉冠全国。1923年至1925年,是佛山制钉业的鼎盛时期,从业人员超千人,产量逾千吨,产品除内销外,还销往海外。

小链接:

在祖庙路与建新路的转弯处,有一座高出路面2米多的土岗,经考古证实,它是冶铸后废弃的泥模堆积而成,因而被俗称为“泥模岗”,是佛山目前发现和保护较好的古代冶铸业遗迹。

1994年

佛山成为国务院公布的第三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就把历史文化街区纳入城市历史文化的保护体系。

1996年

首版佛山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公布实施,面向佛山城区约77平方公里的区域。

2016年

佛山首部地方性法规《佛山市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条例》施行,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活化纳入法制化轨道。

2017年

禅城区八大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规划向社会公示。

行走在佛山的街巷,历史与未来总是不期然交错。走出繁华喧嚣的商业中心,转角就能踏上静谧的青石板街,时光的声音在镬耳山墙间回响,这条短短300米的老街,处处都留有着古老的佛山印记。对国公古庙、新安街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不仅是对佛山古建筑的保护,更是对岭南历史文脉的传承。

文:唐泳茵

部分资料来源:佛山日报、广州日报、佛山市博物馆

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