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产业园区3.0进阶的三水路径

焦点购房 2019-10-31 07:41:26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从生产驱动到创新驱动,创新型载体串起高质量发展新经济走廊。

“要加快科技成果批量转化应用,推动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10月29日,佛山市委书记鲁毅来到三水乐平,深入佛山高新区万亩产业园调研园区建设及科技成果转化情况。万亩产业园已引入项目15个,落地项目4个,引进了高级创新平台国家增材制造创新中心佛山分中心。

佛山高新区万亩产业园是三水高质量发展新经济走廊上的主要创新引擎之一。从“园区1.0”到“园区3.0”,过去,三水多次以产业园区迭代抓住了发展机遇,在珠三角产业转移、国际产业转移浪潮中吸纳大批优质企业,不断夯实产业根基。

(中国(三水)国际水都饮料食品基地集聚了一批国内外知名饮料品牌落户生产。/佛山日报记者洪海摄)

当下的三水正大步迈向高质量发展,面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新机遇,三水新一轮园区迭代升级已悄然开启,谋划一批具备更强创新资源承载力的创新型产业载体,串珠成链,点燃高质量发展引擎。

“政府引导、企业担纲”的创新探索

最近,佛山合赢上谷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谢猛完成了创业以来的又一个突破:他公司的首款产品“智能后排出风口”成功打进了斯巴鲁某车型的后装市场,在全国150家斯巴鲁4S店销售。

谢猛原来是广东好帮手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研发骨干,为好帮手服务了16年,2019年初,他“单飞”了,创办的合赢上谷科技,成为华南(三水)汽车智能电子集成创新产业园的入孵企业。公司从今年5月中旬成立,到推出排名前列个产品、完成排名前列个订单、收回排名前列笔款项,只用了不到4个月时间。

“我们可以说是拎包创业。”谢猛说,随着好帮手从制造企业向高科技创新企业孵化平台转型,原来好帮手的一批研发骨干也跃跃欲试,投身创业浪潮。谢猛选择的华南(三水)汽车智能电子集成创新产业园,正是好帮手的转型之作。合赢上谷科技排名前列个产品从研发到成功推出市场的周期之短,谢猛把这归功于园区的运营模式。

华南(三水)汽车智能电子集成创新产业园是北江科技创新园区的组成部分,采取“政府引导、企业担纲”的模式运营。好帮手深耕汽车电子行业20多年,作为行业龙头,积累了丰厚资源。在园区运营中,好帮手将手中的技术、品牌、渠道的资源共享出来,并引入高等科研院校、投资基金、法律服务机构等合作伙伴,为入驻企业提供“孵化器+加速器”服务支持。

“园区的生产、创新、金融等服务资源都是开放共享的,入孵企业有需要,运营方都能搭建资源对接桥梁。”好帮手相关负责人说。谢猛坦言,汽车电子产业技术门槛较高,产品进入大品牌供应体系的认证周期长、对品质要求高,好帮手开放了生产设备、检测平台等资源,使初创企业少走弯路。

以企业为主导配置发展和创新资源,赋予了园区较高的创新效率和能力。园区2017年7月开园以来,短短两年多时间,已通过省级孵化器、区级孵化器及市级众创空间认定,现有61家入驻企业,园区企业拥有专利超过370项,2018年实现产值近10亿元。

华南(三水)汽车智能电子集成创新产业园改变了过去以政府为主体开发、运营、服务的模式,赋予了园区更多发展可能性。三水区副区长姜岳新曾表示,如此“政府引导、企业担纲”的新型园区运营模式,有望为三水以佛山“一环创新圈”沿线为重点,推进创新型、引领型产业载体建设提供经验。

园区迭代带来的经济腾飞

华南(三水)汽车智能电子集成创新产业园所呈现的模式和形态,实质是三水在“园区3.0”基础上,探索创新效率更高的园区发展路径。事实上,三水产业园区迭代步伐从未停止,从“园区1.0”演化到“园区3.0”,一直充当着经济引擎的角色。

“当时一片荒芜,连道路都还在修建。”16年前,广东红波建材科技有限公司在三水投产,红波建材董事长廖玄戈说,恰逢三水大规模开发工业园区,有连片土地让企业大展拳脚,所以选择了这里。红波建材是园区兴业浪潮下落户的企业之一。

2003年,三水吹响“工业立区、产业强区、园区兴业”发展号角,拉开了园区大规模整合的序幕。三水将17个工业园区整合为5个工业园区,加上迳口华侨经济区移交三水管理,形成六大工业园区格局,即大塘工业园、中心科技工业区、江南工业区、迳口漫江工业园、芦苞工业区、河口工业区。

在此之前,三水的乡镇工业园零散分布在11个镇街之中(撤市建区以前),仍是单纯为企业提供生产空间的“园区1.0”形态,产业链有效联结不足,产业集聚效应并未得到体现。

“园区整合后,开发、基建火速开展。”一名参与工业园区早期开发的工作人员说。当时,各园区用于征地、道路、供水、供电、排污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总投资完成达12.10亿元。园区统一规划,各有产业定位,分别瞄准纺织化工、医疗设备、新型建材、电子电器等产业开展招商引资,以产业链配套为驱动的“园区2.0”雏形渐显。

在珠三角产业转移浪潮下,三水抛出连片规划开发的载体,成功掀起一股工业入园热潮。仅2003年,全区新签约项目数量、计划总投资额分别同比增长82%和185.56%,增速创下历史纪录。随着项目投产,园区对区域经济引领作用随即显现。

2003年,三水国民生产总值为116.14亿元,工业总产值为253.45亿元; 到了2007年,三水国民生产总值为333.5亿元,工业总产值为915.02亿元。彼时,电子电气、新型建材、纺织化工、食品饮料等产业基础也得到夯实,逐步扭转过去以水泥等粗放型产业为主的局面。

随着园区日渐成熟,青岛啤酒、爱汽科技等国内外500强投资项目接踵而至。从2008年至2013年,短短5年间就有25家国内外500强企业落户三水。

“大型项目对园区专业配套服务有着更高要求。”2007年,百威啤酒相中金本的西江水源,敲定落户。当时,西南街道正在打造金本水乡工业园,即后来的中国(三水)国际水都饮料食品基地(下称“水都基地”),佛山市西南水都饮料基地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唐国均见证了该基地从无到有。

水都基地可以说是以服务为驱动的“园区3.0”典型。唐国均说,围绕百威、红牛、可口可乐、亨氏、杨协成、三全食品等业界巨头,园区建成集中供热、供气、污水处理等配套,还落成省级饮料及食品添加剂检验站。

在接近的时间轴上,三水中心科技工业区、大塘工业园也进行了类似升级,并在配套服务不断完善中升格,前者成为佛山高新区核心园,是三水先进装备制造业“火车头”;后者成为广东省绿色升级示范工业园区,是传统产业转型的“模范生”。

聚焦高质量发展创新升级

梳理三水产业园区变迁历程不难发现,尽管园区形态、特征、模式在不断变化,不变的是三水始终把产业载体作为抢抓发展机遇的抓手,以园区迭代引领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在发展新命题下,三水新一轮园区迭代悄然开启。

三水在经济总量上早已完成GDP千亿跨越,一味追求总量的阶段已成过去,发展质量与效益并重才是三水所思所想。2019年全区两会上,三水区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建设高质量发展新经济走廊。三水建设高质量发展新经济走廊的着力点,正是创新载体开发理念和方式,推动佛山一环西拓沿线各重要产业载体串珠成链、整体提升。

三水高质量发展新经济走廊贯穿南、中、北片区,走廊上除了三大工业根基——水都基地、国家高新区佛山三水园、大塘工业园,还有聚龙湾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北江科技创新园、三水新城科技创新园等一批创新型产业载体。依托这批园区,三水瞄准了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5G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三水区区长胡学骏曾表示,要按照“湾区孵化,三水转化”的思路,搭建优质载体来充分对接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和佛山“一环创新圈”,集聚创新资源。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机遇之下,佛山、东莞、惠州等各地纷纷打造新型载体,抢滩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的创新资源。外部环境与内在需求,都对三水产业载体提出更高要求。

“发展新产业、新技术不仅要链接优质创新资源,还必须提高园区的创新配套能力。”三水区经科局相关负责人说。如今,国家高新区佛山三水园打造的佛高区万亩产业园,还有北江科技创新园区、三水新城科技创新园、聚龙湾新能源汽车产业园,都被视为三水高质量发展新经济走廊上的主要创新引擎。

在三水的蓝图中,创新型载体更强调产城融合、创新驱动,有细分的产业定位,具备企业所需的创新、金融、法律等健全孵化服务,更注重土地集约利用、资源共享、开放创新,具备更高的创新效率。如华南(三水)汽车智能电子集成创新产业园,短短两年间积累超370项专利,其创新能力可见一斑。

三水区经科局相关负责人说,今后将进一步探索“政府引导、企业担纲”的园区开发模式,借力龙头企业对产业链上下游、创新资源、社会资本的整合能力,让园区成为创新型企业的“孵化器+加速器”。

三水创新型载体

功能定位及建设进度

佛山一环西拓沿线,佛山高新区万亩产业园、北江科技创新园区、三水新城科技创新园、聚龙湾新能源汽车产业园等创新型产业载体,成为三水链接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球创新资源的主阵地。

佛山高新区万亩产业园

规划建设三大板块、七大功能区(产业板块、科创板块、生活配套板块,先进制造业示范区、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区、电子电器产业区、科技创智区、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区、大同湖产业服务区、生活配套区),重点发展先进装备、新材料新能源、电子电器和汽车产业,打造面向大湾区的现代都市型园区。

北江科技创新园区

呈带状分布于北江新区西侧,由顺达片区、TOD项目片区、河口古镇片区、汽车电子创新产业园构成。首期启动区面积约3000亩,聚焦人工智能、新材料、高端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都市型产业,打造城产人文共融并进的城市新标杆。2019年8月18日,华南智能网联集成园奠基,北江科技创新园区正式启建。

三水新城科技创新园

规划面积2760亩。主要面向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产业,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示范区。启动区规划面积61.7亩,计划于2019年12月开工建设。目标到2021年,累计引入5G通信企业不少于10家。目前,园区处于概念性规划编制阶段。

聚龙湾新能源汽车产业园

规划面积2000亩,面向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及动力电池、电机、电控、充电设备等关键零部件项目进行招商,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新能源汽车产业示范园。启动区规划面积251亩,计划于今年12月动工建设,目标到2025年,累计引入汽车及零部件项目30个。目前,园区正在进行可行性规划编制。

三水产业载体发展大事记

2003年

三水将原有17个工业园区整合为五个工业园区,加上迳口华侨经济区移交三水管理,形成六大工业园区格局。

2004年

大塘工业园成功申报“广东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

2006年

三水中心科技工业区通过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审核,列为广东省级开发区,更名为广东佛山三水工业园区。

2007年

三水筹建西南金本水乡工业园,即如今的中国(三水)国际水都饮料食品基地,百威啤酒成为排名前列个落户企业。

2008年

大塘工业园获得“广东省可循环经济试点园区”称号。

2012年

三水工业园区纳入佛山高新区核心园(北园)。

2014年

水都基地启动“南接北拓”的扩容计划,在原规划1.2万亩基础上,向南与白坭镇对接拓展约1000亩用地,向北往五顶岗村等区域拓展空间。

2015年

三水区大塘工业园(纺织印染集聚区)被评为第二批“广东省绿色升级示范工业园区”,至今,该园区仍是三水少有省级绿色升级示范工业园区。

2017年

依托三水工业园区,乐平镇工业总产值突破千亿大关,成为三水排名前列个“产业千亿”镇。

2019年

三水提出建设高质量发展新经济走廊,将水都基地、国家高新区佛山三水园、大塘工业园,以及三水新城科技创新园、北江科技创新园、聚龙湾新能源汽车产业园等园区串珠成链。

文章来源于佛山日报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