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明“夜经济”如何旺起来?建议:因地制宜多元化发展

佛山资讯助手 2019-10-18 08:38:38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在全国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佛山夜生活指数排名第十。

     

入夜后,越来越多的人赶往各个夜市、夜间景点、商场等,开始自己的夜生活。夜间消费正逐渐成为高明人的刚性需求。/佛山日报记者吕润致、陈志业摄    

  近日,排名前列财经商业数据中心公布了2019年“城市夜生活指数”,在全国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佛山夜生活指数排名第十。

  在高明,“夜经济”呈现出商圈化、区域化、“美食+旅游”的发展趋势。面对高明市民日趋多样化的夜间消费需求,高明“夜经济”发展也面临着同质化严重、配套服务不足等问题。高明该如何下好“夜经济”这盘棋?

  结合前期调查采访,记者走访业内人士、政府和专家学者,

  请他们为高明“夜经济”把脉。

  文/佛山日报见习记者陈嘉懿

  记者陈志业

  ◆探索特色◆

  因地制宜错位发展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人们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学习,纷纷离开公司单位,交通也随之进入“晚高峰”,一切看起来都很平常。但与几年前不同的是,越来越多的人不是急着赶回家吃饭休息,而是赶往各个夜市、夜间景点、商场等,开始自己的夜生活。夜间消费逐渐成为越来越多高明人的刚性需求。

  在高明,各镇街“夜经济”百花齐放,有的把所有夜市、夜宵集中在一个区域; 有的疏密结合,分散在百姓身边。集聚式、散落式,到底哪一种才是高明“夜经济”的较佳发展模式?

  广东财经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讲师梁小薇博士认为,与佛山其他地区相同,高明“夜经济”的最主要模式是“引吃货们夜间寻味”的“消夜”。除了荷城街道拥有较为成熟的商圈“夜经济”外,高明其他镇街的“夜经济”主要体现为接地气的夜市。

  近年来,高明城区“夜经济”的消费场所从传统的KTV、夜市,转向电影院、咖啡馆、24小时健身房等,表明人们的夜间消费不仅仅是单纯的消遣娱乐,更是夜文化发展的象征。

  值得注意的是,高明城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人口多,需求空间大,在一些业态发展上容易达到规模经济效应,但这并不意味着小城镇就不能发展“夜经济”。高明拥有许多旅游型城镇,如更合小洞村、鹿田村等,可以此开发夜间特色项目,做出以夜间旅游为主体的“夜经济”模式。另外,目前高明消费市场下沉现象非常突出,一些潜在的消费需求没有得到充分释放,如能够瞄准消费者需求,将夜间活动充分发展起来,也能对高明“夜经济”发展起促进作用。

  专家指出,现时一线城市“夜经济”是一种多业态融合的复合型经济。这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是线上线下融合。线上不打烊,线下更多体验型活动配合线上成为“夜经济”的一大新特点。二是不同业态混搭。若高明城区与乡镇之间,发展“购物+休闲娱乐”“旅游+文化”等,商旅文各种业态的综合发展,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对在不同区域间的多种夜间消费体验的需求,推进区域“夜经济”均衡发展。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金融系主任郝伟博士则建议,可根据高明现有基础,以点带面,根据试点成效,带动其他区域“夜经济”的发展。例如,依托中港城、以荷香路片区为中心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以及美的鹭湖、东洲鹿鸣等特色小镇建设,先探索一些发展“夜经济”的可复制推广的经验,以点带面,推动全区“夜经济”的发展。同时,鼓励各镇街因地制宜发展“夜经济”,各自探索特色,注意错位发展,优势互补。

  ◆改变“环境”◆促多业态融合

  逛夜市、赏夜景、吃夜宵……日渐多元化的“夜经济”,也使得高明“夜经济”更加繁荣。若将购物、餐饮、文化、娱乐、观光、旅游、交通等有机结合,形成多元业态发展的格局,在推进消费升级的同时,更能有效提升城市的吸引力。

  梁小薇认为,现时,高明“夜经济”环境较质朴,只考虑到项目的功能属性,并未结合城市的夜景风貌打造。因此高明可考虑结合城市资源,创造特色的夜间场景,与业态融合,延续城市的美丽风貌,激活“夜经济”,促进夜消费。

  广东省青年珠江学者,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副教授张浩也有类似观点。他表示,高明要为人们提供多元化“夜经济”业态,给予“食、游、购、娱、展、演”等各种业态充分的生长空间,在餐饮、购物、教育消费外,给消费者创造更加多元、差异的夜间消费场景,挖掘高明“夜经济”发展潜力。

  “夜经济”的发展,除了有足够的商户参与提供夜间消费服务外,更重要的是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随着经济和时代的发展,人们如今消费层次不断提高,除了基本的餐饮消费外,文化娱乐类消费变得越来越重要。

  以商业中心为主要阵地推动“夜经济”发展的情况下,这就要求商业中心本身不断推出内涵丰富的主题活动吸引客流,刺激消费,增加商业中心对消费者的吸引力。在这方面,高明新亨广场的做法值得借鉴。

  “国庆期间,广场每天都安排不同的主题活动,包括高明首届街舞大赛、百人艺术涂鸦、荧光电音节、萌宝爬行赛等,不少活动都在晚上举行。”新亨广场运营经理曾天松说,国庆期间,广场从日均6000人次的客流量提升到平均10000人次以上,这些主题活动的作用功不可没。这些主题活动的引流作用会同时带动夜间客人到商场内的餐饮、娱乐、服装等其他商铺消费,形成良性循环。

  在早前高明“夜经济”系列报道中,记者在走访中发现,高明夜间经济消费“时尚度”不足,导致本地年轻人热衷于走出高明去购物,如日本快时尚品牌优衣库在佛山市内拥有13间门店,唯独没有引进至高明,就连星巴克这类连锁咖啡店都是去年才进驻。可喜的是,这样的状况有望在明年5月高登广场开幕后得以改善。

  “高登广场以一线城市商业综合体的标准打造,进驻的商户不少都是国内外标杆时尚品牌。”高登控股集团副总裁谭立城表示,目前已有100多家时尚品牌店铺已签约或表示有意向进驻高等广场,其中90%的品牌首进高明。此外,高登广场还紧抓高明传统文化,开辟区域打造传统美食文化街,将高明传统美食包装打造,提升消费档次。

  ◆争做“掌灯人”◆

  政策规划要先行

  发展“夜经济”,除了市场经营者的探索外,也少不了政府的规划指引。

  郝伟认同政策导向的重要性,“高明区在发展‘夜经济’方面,有着良好的基础和条件,建议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政府也应尽快出台政策,指导和扶助“夜经济”发展。”他说。

  除了政策先行,不少人认为,政府应当给予倾斜和优惠,引导“夜经济”发展。高明餐饮业的夜间发展,在政策的支持下,一路“稳步前行”。

  今年6月,佛山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佛山市粤菜师傅工程建设实施方案(2019—2021年)》(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涉及的其中一项重点工作“寻味佛山”粤菜美食体验工程中提到,支持餐饮企业进驻大型商业中心和社区。

  《“寻味佛山”粤菜美食体验工程行动方案(2019—2021年)》规定,对商业中心和社区进行餐饮功能基础设施建设或功能改造的,择优给予不超过投入资金总额40%且不超过30万元的扶持奖励。对于大型商业中心新引进餐饮企业(经营面积超过1000平方米)和社区新引进餐饮企业(经营面积超过50平方米),给予每店不超过3万元的奖励。

  除了加大财政扶持力度,《方案》 中还推出包括深化餐饮企业“放管服”改革、建立餐饮业税收动态分类税收管理机制、推广税银合作模式、提高货车通行证办理效率等扶持政策,营造良好的经营环境,切实降低餐饮业的运营成本。

  “《方案》推出后,区经济和科技促进局积极向高明各大型商业中心宣传解释引导。”高明区经济和科技促进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经过前期对全国多地“夜经济”发展的调研,认为以商业中心为主要阵地推动“夜经济”发展符合高明实际情况,且具有更规范、更卫生、更易于管理等优势。在此基础上,高明区经济和科技促进局借助政策驱动,引导高明“夜经济”往商业中心集聚发展,提升市民和游客的消费体验。

  政策中切切实实的资金奖励和便利政策,推动着高明各商业中心引进餐饮企业,利好的政策为高明夜间经济推动起到新动能的作用。政策推出后三个月内,高明区仅新亨广场一家商场便有18家餐饮企业进驻,合共经营面积约1万平方米,并鼓励商家营业至深夜。

  此外,城市管理也在面临“重重考验”。夜间出行问题如何解决?夜间安全保障是否到位?……一道道考题面前,高明又该如何探索?

  事实上,发展“夜经济”,对于政府部门来说是不小的考验。在高明,要在城市管理、治安防控和经济发展三者之间找到平衡点,做到适应“夜经济”、服务“夜经济”。

  “政府要为‘夜经济’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例如,区内交通路网建设、停车场的配备、5G网络建设、夜间治安管理、营业场所的消防安全等。”郝伟还认为,政府要起到放活和管好的双重作用。硬件要配套,软件要管好,充分研究高明“夜经济”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解决城市环境、治安巡逻等随之而来的隐性问题。

  梁小薇也表示,在基础支撑上,政府需统筹规划、管理和运营,打造安全的街区,协调公共交通等资源,使人们安心前往、顺利离开。在设计夜市、酒吧街等动线时,需要与消防、治安等部门配合,确保应急方案到位。

     文章来源于佛山日报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