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车难”怎么治?顺德智能停车开妙方

佛山资讯助手 2017-09-13 07:50:17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极速增长,道路停车已成为现代城市管理的一大症结。停车难的问题严重影响着市民的日常出行和临街商铺的经营。

停车位不足,城区车位流转率低;乱停乱放存在,影响城市形象……随着汽车保有量的极速增长,道路停车已成为现代城市管理的一大症结。停车难的问题严重影响着市民的日常出行和临街商铺的经营,为此,使用智能停车系统来调节路内停车位已是势在必行。伦教目前已完成路内停车位智能化运营项目的招标,将于年内迎来首批智能停车位,顺德停车管理迎来智能化大数据时代。

现状:路内车位严重不足

停车难早已成为城市通病。国家发改委公布的较新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大城市小汽车与停车位的比例约为1:0.8,中小城市约为1:0.5,而发达国家约为1:1 .3 .保守估计国内停车位缺位超过5000万个。

顺德虽然属于三四线城市,但民间资本雄厚,机动车保有量非常大。顺德区交警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顺德机动车保有量已接近10万辆,停车难已渐成城市管理的尖锐矛盾。

以伦教街道为例,截至今年6月30日伦教登记在册的机动车保有量为70087辆,其中汽车43222辆,摩托车26865辆。与之相对应的,伦教可使用的停车位仅有1.37万个。

城市停车资源还呈现出分布不均的特点。例如,多年前的停车规划用地,有些由于需求不足渐趋荒废,有些常年被小商贩非法占用沦为“摊位集市”。而在老旧街道小区、泊车换乘地区以及学校周边等,由于在用地规划之处没有预留充足的停车用地,停车资源严重匮乏。

影响:市民日常通行不便

车位不足直接导致停车难,车主要花很多时间去找车位。研究表明,现代城市主城区30%交通流量为寻找泊位。20个全球大都市中,寻找停车位平均用时20分钟。

此外,潮汐车流的存在还使“停车难”问题呈现出动态特征。比如,在大城市,夜间时段中心商务区的写字楼、商场周边停车场空空荡荡,住宅周边的路边停车位则“一位难求”;白天工作时段,随着大量车流涌向中心城区,城内外停车景象再次呈现“两重天”。

停车是汽车消费的切入口,停车难则阻断了车主的消费冲动。例如,顺德大良东康路建材市场一条街,由于路边长期停满了车辆,买家想进去消费都困难,为此当地商家怨言很大。

另一方面,路面乱停放也会影响市民的正常生活。以伦教为例,在滨江西路一侧的体育场馆,经常出现路面4排车道停满车的情况,遭到周边住户的投诉。

破局:采用智能停车系统

罐头1810年发明出来,可开罐器却在1858年才被发明出来。有时候,重要的东西就是这样迟来一步。车位少导致停车难形成一个市场痛点,近年来有不少智能停车的解决方案面世并被多个城市采用。

在顺德,伦教率先启动了分阶段推进路内停车智能收费系统。经过公开招标,广东禾谷科技有限公司的“城市道路停车智能化管理系统”成为了伦教道路智能停车管理系统。这个项目将分期分阶段实施,其中排名前列阶段将对伦教大成围片区和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片区周边道路共1385个停车泊位进行智能化收费管理。

与一般的人工停车收费不同,智能停车管理系统能够更加精确地提供泊位信息,使用更加便民、管理人性化。本次中标的系统包括了停车诱导、泊位感应、智能收费、视频监控以及辅助巡查这五个模块,结合后台管理系统组成一套完善的智能停车管理系统。

智能停车项目作为伦教年度重点工作,其间经历了可行性调研、决策咨询、项目评估、实地勘察等一系列工作。在社会化服务招标中,伦教也是多方比对,最终挑选了便民性强的技术方案、服务更好的运营单位中标。中标系统为车主提供了多种缴费方式,既可以在智能咪表上闪付刷卡(银联卡、市民卡、一卡通等专用卡),又可以网络支付(手机微信、支付宝、APP、扫码支付),支付手段覆盖了目前市面上所有的方式,全方位方便市民。

此外,为避免项目出现“烂尾”,在前期筛选时就注重中标企业的资质及经验,而本次中标单位此前在珠海和广州都有成功运营的经验。

观察

全区通盘考虑 挖掘大数据价值

伦教推行智能停车,迈出了全区停车管理智能化的排名前列步。那么,哪个镇街会成为第二个?什么时候能够实现智能停车全覆盖?

根据顺德《关于规范我区智能停车管理系统建设的意见(征求意见稿)》的文件要求,顺德鼓励对具备条件向社会有偿开放的停车实施智能化改造,通过收费杠杆调节,缓解城市停车难和交通拥堵问题,方便市民出行。停车收费是道路管理的趋势,引进智能化将令到管理更加系统、便捷。

值得注意的是,顺德引入社会服务进行停车位智能化改造,其招标主体为各个镇街,从招标结果来看就容易镇街各自为政,引进不同系统,这势必给车主使用带来新的困扰。

以顺德引进公共自行车为例,其招标工作由镇街负责,各镇街各自引进不同的系统,造成部分相邻镇街无法通借通还的情况。其中影响较大的是大良和伦教。譬如居住在大良海琴湾附近的市民,想去大约2 .5公里之外的伦教鸡洲市场买菜,但两个街道系统不同,市民就无法骑自行车来回,所谓的公共自行车形同虚设。当时,为了解决通借通还的问题,政府只能在镇街接驳区域同时设立两个系统的交换点。

当然,智能停车系统无需办卡消费,在咪表扫码即可完成付费,也不涉及“通借通还”的问题。但其实,所谓智能化,除了为使用者提供便捷之外,更大的价值在于它后台的大数据。每个停车位的车辆进出都是一个数据,当后台能够掌控到这些实时数据时,就可以产生巨大的价值。

如果是仅有一个镇街的数据,能发挥的作用则十分有限。停车位只有真正实现联网共享数据,打破信息孤岛,建成智能停车物联平台,才能够发挥较大价值。打个比方,如果一个区存在多个智能停车系统,那么各个系统的数据就都是相互封闭的,政府就无法掌握到实时的全区车辆流动数据、车位使用情况数据,通过大数据分析来帮助政府决策就无从谈起。

有人会说,将数据汇总起来不就可以了?表面上看好像是,但其实存在困难。各个系统的记录提取数据的标准不一,有可能会存在重复计算的情况,这样反倒对决策造成干扰。

停车管理步入智能化大数据时代,要真正与民为便,享受数据背后的巨大价值,政府还应该有更多的统筹考虑,通盘管理。

关注

六大模块通力配合 实现智能化停车

伦教街道中标的路内停车智能管理系统由广东禾谷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广东禾谷科技有限公司公司作为国家标准《道路内电子泊车系统技术要求》的起草单位之一,按照国家标准的要求设计系统,涵括了停车诱导、泊位感应、智能收费、视频监控、辅助巡查和后台管理等六大模块。

以上六大模块组成一个完整的智能管理系统,实现动态实时停车诱导、泊位实时监控、报表统计、收费率管理、计时计费管理、设备管理、路面巡查人员、客服支持、与第三方支付平台进行清结算、为政府相关管理部门提供数据等,六大模块缺一不可。

有些人认为,城市要的就是停车收费管理,没必要投入视频监控系统,不需要安装诱导屏,这其实是一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思维,没有将停车收费管理放到整个静态交通管理系统中考虑。城市管理任何一个举措都牵扯到民生,停车收费管理方便群众,车主乐于使用,才能有良好的静态交通管理,从而有效地提升动态交通水平,城市道路通行更加顺畅。

路内停车智能管理系统,是立足于城市管理、民生福祉的高度全盘考虑,从根本上解决城市停车管理问题,能够实现停车智能化、管理可视化和运营高效化,带来实际效益,满足城市发展和群众利益的需要,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意义非凡。

来源:南方都市报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